close

Q1:請問梅樹月活動的特色和理念是?

 

A:我們辦展覽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「無牆美術館」,比如像展點6-民權街84巷、展點8-洽和油舖旁巷弄,在牆上掛上李梅樹的三峽繪畫小品和攝影師們三峽系列攝影作品,就是希望經過的人都能來看看,這些作品的題材都是三峽在地生活,就是因為藝術是很生活化的。

20160406_102434

洽和油鋪旁巷弄─趙浩宏記錄三峽在地人的攝影,裡面也有這次梅樹月的志工。

 

20160413_150819

載遊客到成福煤礦並自願擔任三峽地區導覽的司機大哥,也是李梅樹紀念館長年志工,言談間充滿了對三峽的熱情。

 

20160413_152453

展區之一成福煤礦

A:成福煤礦是這次展出的重點之一,這次正好成福煤礦開礦一百年(1916到1983年),成福煤礦的第一代礦主陳炳俊是李梅樹的老師,他又是三峽第一任鎮長和第一任三峽祖師廟重建委員會的主任委員,在陳炳俊去世時李梅樹替他畫了一張肖像,但他家人從不拿出來,透過這次展覽將該作品數位化,才有機會呈現在大家面前。

 

20160413_150303

洪瑞麟是台灣早期的礦工畫家,他深入礦坑工作去畫礦工,他跟李梅樹關係也很密切,這次拿出他的畫跟煤礦作連結(洪瑞麟工作的地方是瑞芳礦坑)。李賢文曾跟隨洪瑞麟深入到2000多尺的礦坑去照相,留下了當時礦坑內工作的影像,於是配合洪瑞麟的畫作一起展出。另外日本有一個煤礦工人山本作兵衛,九十幾歲去世,他是素人畫家,畫了500多張的礦工記憶圖,畫出他印象中的礦工生活、礦坑傳說…等等,這500多張的礦工畫變成聯合國的「世界記憶遺產」,我們也把他借來這裡跟洪瑞麟的畫作對照。

 

另外還有三峽祖師廟這個展點,是李梅樹最大作品之一,他把重修變成重建,把祖師廟當成一件藝術作品在做,用對畫畫般的完美態度,自我要求,也要求師傅,才能使祖師廟成為「東方藝術殿堂」。他建祖師廟不是為了要拜拜而已,宗教以外還兼有文化、教育、藝術等多重的功能,在廟內可以看到藝術家畫設計圖,師傅雕刻出來的許多作品,這是祖師廟跟其他廟最大不同的地方。

 

20160413_172915

三峽祖師廟─郭雪湖作品

20160413_172845

為了一個雕刻,李梅樹先生可以畫上七八草圖,直到滿意為止。

 

20160413_125436

三峽祖師廟不僅是當地信仰中心,也是學校校外教學的好去處。

 

 

Q2:李梅樹先生很喜歡畫三峽當地風情,請問他的的畫作特色是?李梅樹先生影響後代的理念和精神為何?

 

李梅樹畫畫不是出於商業目的,全部選用最好的工具、材料,別人要賣畫可以一天畫一張,他畫卻要一個禮拜十天,模仿他的畫也划不來,因為要花的時間太多了,他對待畫像自己的兒女一樣,捨不得賣掉;他也總是找自己的兒女作畫,開玩笑的說這樣畫才不會被賣掉。

 

曾有一個荷蘭畫家聽說李梅樹用照片做畫,於是來到這裡參觀,評論說李梅樹的畫是「Life」和「Love」,充滿了對家人的關懷;風景也好,人物也好,原有的表情上還加入了豐富的感情。雖然別人嘲笑他畫照片沒什麼好看,但他不管別人說什麼,別人說別人的,他畫他的。早年他畫的比較粗,你可以到巷弄去看早期畫老街,有點像陳澄波的樣子,到晚年越畫越真實,對空氣光線的掌握也越精準,別人認為越珍貴。李梅樹畫多少張畫才有幾張經典的?但他並不是為了討好,而是要自然真實的呈現,這是他跟別人比較不一樣的地方。

 

20160406_103901

展點6─民權街84巷

 

至於跟照片有什麼不一樣?我認為照片沒有三度空間,還是個平面,但李梅樹畫出來的是3D,好像要從畫中走出來的感覺。看他的畫要左看、右看、前看、後看,會感覺出來,近看看出怎麼畫,退後看可以看到閃閃爍爍的水,水裡面的石頭是濕的。

你看《奧只見湖》那張畫,有人說從畫中可以看到長頸鹿,還有兔子、松鼠,側著頭看那裡有個人頭、有眼睛鼻子…等等,不過那是巧合。

20160331_142813

聽完館長解說,一群小學生在畫前好奇地扭頭觀看。

 

有些長輩進來紀念館看了三分鐘就出去了,他說這些沒什麼好看,但我們告訴他畫作背後的故事,聯結到他們過去自己的生活,讓他們有興趣可以繼續聽下去,李梅樹畫的就是早期台灣人的生活,台灣在地印象的呈現,希望學生當中有人能把這個精神傳承下去。

 

他選了三屆議員都沒花什麼錢,要選第四次時我曾希望他別再出選縣議員,他回說:現在的人,不顧國家自私自利、社會風氣日益惡化,實在需要有人站出來為人民服務。在1957年寫給我的信中就這樣寫了。後來當議員,為了配合政府「耕者有其田」的政策,他把自己的土地都給了佃農,所以三峽最有錢的是我們的佃農之一,當時是耕者有其田,但現在都變成建地了。蓋祖師廟時也捐地,36年沒領錢,那時候如果土地分一分,分別登記在每個孩子名下,我們可以保留所有的幾十甲的土地,但他說我當議員,作為鎮上的領導人物,怎麼可以不擁護政府的政策?即使問他後不後悔?他說一點也不,反而這些不動產要是留給後代的話,他們還會爭權奪利。如果他想要賺錢的話,祖師廟也可以讓他賺錢,他只要畫一些畫拿去賣,但他是不賣畫的,把這些都留了下來,作為三峽的文化資產。

 

 

Q3:李梅樹紀念館2015年開始培訓導覽解說志工,請問這樣的文化傳承工作是否會持續進行下去?

 

A:我們曾經訓練過幾批志工,有些留不下來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們大多是老師,時間上有限制,二是我們開館的時間只有週六週日,週休二日大家都要休息的。早期是讓志工有空就來,沒空不用來,我們家人則是每個周末都來,後來才變成一人來一天。在培育志工方面安排了豐富的課程,有介紹三峽的歷史文化、帶他們去參觀其他先輩美術家的紀念館…等等。

 

祖師廟部分廟方的導覽著重於宗教,而我們紀念館志工去則偏向美術藝術雕刻方面,都很精采,不過廟方不太喜歡我們把廟跟文化藝術結合在一起,他們覺得廟給人拜拜就好了,甚至於我們的志工去作介紹還會被祖師廟櫃台的人罵。

接下來還會繼續辦志工培訓,會有各種專門課程。

 

 

Q4:李梅樹紀念館在推動李梅樹深耕在地的精神和保存文化不留餘力、用心至深,請問目前為碰到了哪些困難?

 

A:我們現在想把北大的新社區,他們覺得是三峽的天龍國,跟三峽的舊社區結合在一起,把老街也保存下來,因為我們把祖師廟跟老街一起介紹,結果介紹的太好了被列為古蹟,反而引來部分老街居民的抗議,他們一半想保存一半想改建,想改建的人認為住在那邊建築物是危樓又不讓拓寬街道,還像動物園被別人觀賞不人道。廟裡的人說祖師廟還沒蓋好不能列為古蹟,接下來古蹟被取消了,現在祖師廟和老街都不是古蹟。他們後續沒有積極進行祖師廟的改建,另外又加上土地問題、對面橋的問題…等等。我和我弟甚至列被為祖師廟不受歡迎人物,被寫黑函說是破壞三峽地方建設的外地人。

 

他們說李梅樹是教授應該去建學校,以前我讀師大附中時,學校要建分校,我請老師來三峽開分校,師大附中的校長來了後,我父親帶著校長到處看,但三峽沒有認同,沒有提供校舍土地,後來師大附中的分校就蓋到木柵去了(現為實踐國中)。1962年張其昀要建文化大學,李梅樹被聘為教授,他希望爭取建在三峽,讓三峽有個大專院校,但後來陽明山出的條件比較好,就蓋在陽明山了,現在是有北大了,但如果當年三峽有個大專院校的話現在的發展就不一樣,這是三峽的命吧!

 

 

Q5:請問館長如何經營李梅樹紀念館?對有志從事美術館工作的同學會給什麼建議?

 

A:經營美術館,生活也是一個蠻大的問題,之前的營運費用來源就是祖產、賣小畫、賣房子…等等,再加上自己來展場解說沒有請人,從1990年開始經營的叫做劉清港醫師與李梅樹昆仲紀念館(新北市三峽區民生街119號6樓,遷址後現改稱文物館),1995年後遷來這邊(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),至今已經做了22年了。現在這裡叫做紀念館,不到美術館的規格,主要是紀念、保存性質,再配合祖師廟做推廣。現在許多教科書把李梅樹和祖師廟編進去了,讓我們台灣人了解自己的文化藝術,也讓我們有一點安慰了。

 

美術館有商業的營運,像故宮的紀念品店做的滿滿的因為有商機,大的博物館有很多的贊助和會員,我們現在只有志工,也許未來該規畫推展會員。

 

創意產品目前沒什麼開發(目前有明信片、紙膠帶、夜燈…等等),你看到的這個翻翻樂是比較新的,拿了一兩百張的畫來用,之後可以怎麼變化還得再想,其實李梅樹的東西可以做很多的,像祖師廟的建築本身設計圖還有他的水墨畫…等等。現在文創很盛,但開發創意產品要花時間,我們不是大企業家,缺乏場地和和財力,看看有沒有人要認捐,未來也許我們可以把他全部捐出去,如果有國外要的話也把他全部捐出去。

 

下一個目標是把兩館合併為一個美術館,我們會參與一個政府提出的五年計畫,輔導紀念館如何成為一個正式美術館。

 

20160406_151703

撲克牌,每張上面都是一幅李梅樹的畫,並附有簡單介紹

 

20160331_152949

館長為小朋友示範如何摺翻翻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Danielle7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